疾病名称:肾结核


肾结核病因病机:

肾结核,是结核杆菌所致之肾脏感染。感染源绝大多数来自于体内的结核病源,主要是来自于肺结核,其传染途径主要是结核杆菌经血流播散至肾脏。少数可来自盆腔生殖系统的结核病源,经淋巴道等方式传播到肾脏。肾结核如能早期确诊及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,是可以完全治愈的。但若发现过晚,则可导致肾实质的严重损害,甚至导致尿毒症。本病多见于青壮年(占82%),男性略多于女性,为最常见的肺外结核,在未经治疗的肺结核中,并发肾结核者占4%-8%。

肾结核临床表现:

1.无痛性血尿; 2.膀胱刺激征:尿频、尿痛、尿急; 3.可能有慢性结核中毒表现:低热、盗汗、消瘦及厌食等; 4.晚期少尿、无尿,呈现肾功能衰竭。

肾结核诊断依据:

1.尿培养结核菌阳性; 2.病理检查证实有结核病变; 3.膀胱镜或/及X线尿路造影有结核病的典型表现,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作出诊断; 4.附合上述三项中任何一项者,即可确诊为肾结核; 5.有下述各点应疑为肾结核:(1)原因不明的血尿;(2)“常规”细菌培养阴性的脓尿;(3)任何不好解释的尿路感染的病例。

肾结核治疗方案:

治疗原则


1.对症及支持治疗; 2.药物治疗采用早期、联合、彻底原则,并选用合适的抗结核药物; 3.手术治疗; 4.肾替代疗法(透析疗法或肾移植)。


用药原则


1.确诊为肾结核者,一般可联合使用基本药物中的3种“杀菌”抗结核药物治疗3-6个月,然后使用2种药物用至1-2年。 2.如果出现明显副作用,可依次选用其余各药。 3.因结核病是消耗性疾病,故要加强营养,除非氮质血症,否则应予高蛋白饮食。 4.必要时可作手术治疗,手术前进行化疗1-3个月,术后应抗结核治疗至疗程结束,手术目的主要是解除梗阻、止血、清除病源或切除病肾。 5.如出现肾功能衰竭,可按慢性肾功能衰竭常规治疗,主要是透析疗法或肾移植,并可用人血白蛋白支持治疗。

肾结核参考说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