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名称:直肠脱垂


直肠脱垂病因病机:

直肠脱垂是指肛管、直肠、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向外翻出而脱垂于肛门外。如脱出的组织仅为直肠粘膜,即称为部分脱垂;如脱出的组织包括肠壁各层,即称为完全脱垂。在完全脱垂,肛管可能与直肠一同脱出,也可能保持其正常解剖位置,仅直肠通过肛管脱出。

直肠脱垂临床表现:

1.常有便秘腹泻史,或久病、营养不良、腹压增加的病史。 2.排便时有粘膜脱出肛外,自感为柔软团块,初可还纳肛内,病程较长者咳嗽、喷嚏甚至搬物、行走均可脱出肛外。若久不还纳,常被磨擦致肿胀、糜烂甚至坏死。 3.检查时嘱患者作排便动作,可见脱出肛门外之肠粘膜堆积。部分脱垂者粘膜有放射状纵沟。完全脱垂者粘膜有层层叠叠的环状沟,似“宝塔状”。粘膜与肛管间若有一环状沟,说明肛管未脱出,否则为肛管直肠脱垂。

直肠脱垂诊断依据:

1.排粪时有柔软团块状肠粘膜脱出肛外。 2.患者排粪动作时见肠粘膜自肛门脱出。

直肠脱垂治疗方案:

治疗原则


1.支持疗法; 2.注射疗法; 3.手术治疗。


用药原则


该种病人病程长,机体抵抗力差,多合并营养不良。因此用药方面除应用抗生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药物外,手术前后积极的支持疗法,包括加强营养少量输血等殊属必要。

直肠脱垂参考说明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