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站式疾病查询与诊疗指南

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的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、诊断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
本页面专注于提供关于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的详细信息,包括其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、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。
疾病名称:神经麻痹性角膜炎
神经麻痹性角膜炎病因病机:
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不仅使角膜有十分敏锐的感觉,还具有调节角膜营养代谢的重要功能,是角膜免遭感染、变性等病患的重要因素之一。因炎症、外伤、肿瘤压迫、手术损伤等原因使三叉神经受损,角膜知觉即告丧失,对外来机械性损伤失去防御反应,在营养代谢发生障碍的基础上,一旦上皮受损脱落,很易遭至感染,引起神经麻痹性角膜炎。保持角膜湿润,预防感染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。神经麻痹性角膜炎临床表现:
1.角膜知觉减退或丧失,瞬目反射迟钝; 2.角膜上皮乾燥、混浊、大片剥脱; 3.继发感染、前房积脓,重者角膜穿孔。神经麻痹性角膜炎诊断依据:
1.角膜知觉减退,伴同侧面、额部皮肤感觉减退; 2.角膜病变由中央向周边,由浅入深发展,甚至合并感染形成严重角膜溃疡; 3.病程慢性、无疼痛、充血轻。治疗原则
神经麻痹性角膜炎治疗方案:
治疗原则1.治疗原发病; 2.局部用抗生素滴眼液或眼膏,眼垫包眼; 3.如继发感染,则按感染性角膜溃疡处理; 4.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; 5.长期不愈者,可采用睑裂合术和结膜瓣遮盖术; 6.对症支持治疗。
用药原则
1.轻症每日数次滴(涂)抗生素眼剂及人工泪液等,保持角膜湿润及预防感染,辅以口服多种维生素治疗; 2.重症除局部用药及散瞳外,需行手术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