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站式疾病查询与诊疗指南

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、诊断依据及最佳治疗方案
本页面专注于提供关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详细信息,包括其病因病机、临床表现、诊断依据以及治疗方案。
疾病名称:真菌性角膜溃疡
真菌性角膜溃疡病因病机:
真菌性角膜炎近年来逐渐多见,可能与皮质类固醇和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关,发病诱因多见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角膜外伤,尤其是植物性外伤。致病真菌为丝状真菌和酵母菌等。该病起病缓慢,病程长,病情顽固,预后差,不典型病例易误诊。一旦确诊,应立即抗真菌治疗,严重病例应在药物治疗基础上,行病源切除及结膜瓣遮盖或角膜移植以抢救眼球。真菌性角膜溃疡临床表现:
1.严重的混合性充血,角膜溃疡粗糙或乾燥感,基质浸润并可出现卫星源; 2.浓稠的前房积脓; 3.与严重的角膜病变相比,主觉刺激症状相对轻微。真菌性角膜溃疡诊断依据:
1.常有植物擦伤角膜等家业性外伤史; 2.角膜溃疡发展缓慢顽固,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加重; 3.角膜溃疡涂片常可找到真菌菌丝。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案:
治疗原则1.抗真菌治疗; 2.预防合并细菌感染; 3.充分散瞳; 4.手术治疗。
用药原则
抗真菌药物全身应用毒性较大,一般采用局部用药,辅以口服维生素类药物,严重病例辅以全身抗真菌药物。